这两天,一篇题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转,一时间,范雨素这个普通女子的名字,成了网络热词。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很多人在看过文章第一句话后,就认定这是一篇与众不同的记述。
文章的作者及主人公范雨素,湖北襄阳人,44岁,现在北京做育儿嫂。《我是范雨素》全文大约7000字,是作者的“自传”。
范雨素这名字很诗意,因她生在菊花盛开的日子,母亲给她的名字是范菊人,很乡土。雨素是她十二岁那年,看了当年最流行的琼瑶小说《烟雨濛濛》,自作主张改的名字。从她小小年纪就有勇气自己改名,还改得如此诗意,足以看出她骨子里充满浪漫,渴望自由飞翔。
但正如网络上的那句名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一个读到初一就辍学的农村女孩,范雨素的日子充满了挫败、贫穷与苦难。但她选择了高贵地活着,自食其力,做苦力养活自己养活孩子,坚守高贵的精神家园。
《我是范雨素》写的都是作者的亲人、身边的人,从哥哥、母亲到她自己。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为什么自己的作品能受到这么多人喜爱,范雨素回答,“我觉得我写的东西真实。我忧虑的都是大家所忧虑的,可能这样让大家产生了一种共鸣。”
素材解读
《我是范雨素》一文,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身边人作为素材,用平实的叙事,讲述了那些长期被主流社会所漠视的边缘人的生活。一篇自传,可谓是浓缩了人间百态。如果从文学价值上看,文章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我们感动和赞赏的不是她的文笔,而是她对于生活的态度,对于梦想的执着。
作者虽然命运多舛,屡遭生活无情打压,但是她的文章中并没有带出戾气和怨气,而是以一种平和甚至幽默的语言来描述艰辛的生活,字里行间仍然洋溢着对人生所保有的善意和希望。文中没有煽情的语句,但正是这种平和与克制背后所散发出来的坚韧和宽容令我们为之动容。
在繁忙的保姆工作之余,范雨素参加了“工友之家”的文学小组课,还用纸笔写了十万字的小说,这份在卑微生活中坚守梦想的执着更是令人震撼。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著名的诗句:“人的一生充满劳绩,但还是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范雨素硬是凭着坚韧和不屈活出了这种高贵的人生姿态。
在范雨素身上,贴着“打工者”“育儿嫂”等低层人物的标签,似乎意味着与文学、梦想无缘。但《我是范雨素》一文展现出了文字书写对于个人、对于社会的意义和力量,又使大家发现了“写作者”“梦想者”等不一般的标签。看似矛盾的标签,其实并不矛盾,因为“打工者”“育儿嫂”同时也可以是“写作者”“梦想者”。正如范雨素所说,“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
生活中,许多人都曾梦想仗剑走天涯,但最后大多都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任梦想落满尘埃。范雨素提醒我们——尽管现实世界残酷而坚硬,让我们有时不得不低头,但我们还可以在精神世界保持一份尊严和高贵,在内心坚守自我,永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