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在生活中,我们难免碰到不如意事,让人恼火的事。面对这些,我们是否一定要发泄怨气,为自己挣回面子?我看未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是宋代大词人苏东坡都不吝赞美之词,但人无完人,他也有缺点,且是致命缺点――他不能容忍比自己强,气量小。不幸的是,年少几多的诸葛亮有着更胜一筹的才智。空城计,七擒孟获,智算华容,巧借东风……一次次的经典的战役让其声名大噪,而周瑜却是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他三番五次地陷孔明于危难中,但都被孔明化解了。周瑜心中的怒气可想而智,在那经典的“孔明三气周瑜”后,周瑜那小气量的血液在他的骨子里留干,他带着“既生瑜,何生亮”的抑郁倒下了。
他倒了,不是因为他的才智。试想,如果他能大担地包容孔明的才智,他会落得个英年早逝的结局吗?我想他一定会有更精彩的人生演绎,三国的历史恐怕也要改写吧。
与周瑜不同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有宽广的胸怀,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如果没有气量,司马迁能受刑后忍辱负重,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吗?
如果没有气量,唐太宗能忍受魏征的有言进谏,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
如果没有气量,越王勾践何能忍受十年的苦痛,怎能重创事业,反击吴国?
如果没有气量,乔丹何能忍受嫉妒之人对他的非议,获得“球飞人”的美誉?
是什么葬送了周瑜命?是气量。是什么成就了司马迁、勾践、乔丹?还是气量。拥有气量,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到达人生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