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作文考“半命题作文”可能性大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要想猜中题目是很难的,特别是作文题。所以猜题押题无此必要。但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总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命题的思路还是可以分析的。笔者通过仔细分析湖南近四年的高考作文题,对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命题做了些个人预测。 一、2008年高考作文考“半命题作文”的可能性很大 近四年来湖南高考作文题型既体现了连续性又体现了变化性。2004年的“家庭教育”、2005年的“跑的体验”考的都是话题作文,这与从1999年开始出现并风靡全国、大考特考的话题作文相衔接。但2006年出现了久违的命题作文,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虽然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话题作文考了这么多年,无论它多么科学,也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师生都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试办法。同时,话题作文有一定弊端:由于缺乏文体限制,导致学生忽视文章体裁,文体不清;一部分学生忽视写作基本功,靠背范文,搜集一些较为实用的资料来套话题这个大“筐”。因此,2006年命题作文的出现实际上体现了湖南自主命题后所表现出的独立理念和独有特色。2007年的作文题型实际上和2006年大同小异,只是限制没有2006年那么严格。2008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应会与前两年保持大致的连贯性,考话题作文的可能性不大,而限制过分的命题作文确实不利于学生发挥,因此也不大可能再出现。笔者认为2008年湖南作文题型最有可能的是“半命题作文”———既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又会给学生自由发挥空间。当然其他作文题型也有可能,特别是去年全国卷和少数地方卷的读图作文形式要引起高度注意,在备考中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训练。 二、文体限制应该不会变化 话题作文一出世,高考作文中限制文体就成为千夫所指的弊端。在这一大环境下,湖南毅然扛起另类的旗帜,除了2004年刚开始自主命题时未限制文体外,2005、2007年限定只准写记叙文和议论文,2006年更是限定写议论文,在2005年至2007年的高考语文大纲中也明确规定要加强对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考查。湖南为何要强调文体,一方面是除弊,扫除话题作文出现后,很多学生淡化文体,写出“四不象”的文章的现象。另一方面是谨遵教育部精神,记叙文、议论文是教育部要求中学生掌握的两种最基本的文体,也是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最常用的文体,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因此,我认为今年高考作文会一如既往地强化对文体的考查,记叙文和议论文依然是两个核心点。 三、作文内容应与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个人健康成长相关 前三年湖南高考作文命题,无论是“家庭教育”“跑的体验”,还是“谈意气”,都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仍然坚持这一理念,不仅标题的中心语直指“生活”,而且其修饰语“诗意地”暗示了这里的“生活”不是一般的平淡生活,而是具有一定审美要求的、高品位的生活,因为“诗意”就是具有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这含蓄地表明了这一命题不仅暗扣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健全学生人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的意旨,也暗扣了当前我国强调的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生活质量的治国理念,用意深远。由此我认为,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依然会坚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方向。 四、审题能力依然是作文考察的一个环节 尽管很多老师认为湖南高考作文题在审题上设置的障碍不大,但笔者认为就中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看还是有一定难度。湖南题设计得很巧妙,给考生提示,降低难度,但又实实在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例如,2005年的“跑的体验”就是一个偏正短语,重点是放在“体验”二字上,考生稍加疏忽便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2007年“诗意地生活”,虽然对考生提示注意“地”字,但是设置了两道关卡。第一考生要会分析结构,依语法常识“生活”在“的”字后是名词,“地”字后是动词,题中“生活”是动词,限制了“生活”在文章中只能作为一个动态性的因素来处理,而不是静态地描述一种生活的追求,一种生存的过程。第二要注意“诗意”二字,生活是有限制的,只能是诗意地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是诗意的,考生要了解“诗意”二字的内涵,只有做到这两点,考生写出的文章才会切合题意。我认为,今年还是会注重对考生审题能力的考查,因此,平时要指导考生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此文纯属个人观点,与任方面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