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体裁 > 写作指导

写作基础:无米亦可巧作炊_2000字

时间:2024-08-26 14:42:53 写作指导 我要投稿
写作基础:无米亦可巧作炊_2000字

  小引
  进入考场,拿到作文题,如能文思泉涌,当然求之不得,但很多情况下往往会是茫无头绪,无从下笔。此时千万不可乱了方寸,须知天无绝人之路。只要静下神来,进行一番理性思索,无米也可巧作炊。细想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成语应该是经不起推敲的,面对无米的尴尬,既然你是巧妇而非笨妇,那怎么能一筹莫展干瞪眼呢?既然为巧妇,就得出巧招,无米也可巧作炊。
  方法点拨
  那么没有材料可写到底该怎么办?无米怎么才能煮出香喷喷的大米饭?下面提供的几条思路,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写作的新天地。
  一、从时间的维度上去寻
  沿着时间的维度,回溯历史,往往能找到很恰当的材料,因为昨天的故事实在太多。下面《宽容造就成功》一文的片段,就是用这个办法解决材料问题的。
  回首中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从西汉初年的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到汉武帝,哪一个不是以宽容之心招纳贤才,励精图治?否则怎么会有西汉初年的强盛?又如唐初唐太宗善于纳谏,并重用魏征,如果没有宽容之心又如何能听取大臣的意见,如何能造就贞观之治?清朝康乾盛世的产生也不例外。可见只有以宽容之心谦虚地接受批评,接受意见,才能获得成功。相反,每个朝代的衰弱以致灭亡也都是统治者不够宽容不虚心纳谏的结果。夏桀、商纣、秦始皇等等,哪个不是因为心胸狭隘听不进劝谏,一意孤行而自取灭亡的呢?
  二、从空间的维度上去找
  如果感到没有材料可写,如果找不到国内的就应该找国外的,东方找不到就去找西方,即从空间的维度上去搜索。下面的作文片段用的就是这个办法。
  反过来,也就不难理解成功的背后是巨大的付出。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事实上,巨大的成功需要的努力程度更是惊人的。李时珍走遍中华大地,磨破了千百双草鞋才完成了《本草纲目》;马克思深入调查各种社会现象潜心钻研数十年,终于完成了《资本论》。
  三、从逻辑的维度上去觅
  世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逻辑联系是其中最常见最密切的一种。因此,寻果可以求因,顺着因之藤定能摘到果之果。
  下面《有容才能成大》的作文片段寻着有容、大的果,去求材料之因,于是七擒孟获,郭沫若改台词,孔子师苌弘、师襄、老聃等等材料都奔涌到了笔下。有了这样三个主干材料,写成文章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首先,对人要有有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还有不少时候会误会与错判,此时更需要有容。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孟获一连七次地顽抗,如果换了其他人,早就把他一刀解决了,但诸葛亮的远见让他一连七次对作为敌首的孟获有容,最后,不仅平定了南方叛乱,也赢得了南方百姓的民心。对于他人的有容,就是宽容待人,这会使你赢得更多的友谊和更多的帮助。(以下两例子省略)
  四、从心理的维度上去求
  从心理的维度上去求材料,具体操作时往往是在找到一个基点之后,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只要能为某一个中心服务,不必考虑它们有无时间、空间、逻辑的联系。具体写作的时候,想到的先把它们写下来,然后再甄别处理。
  如有篇文章,题目是《欲成大事者当如海》,全文用海的包容、海的的虚心、海的严谨三个小标题,从心理的维度上找到能宽容他人错误的秦穆公,虚心听取批评的唐太宗和前苏联因技术人员粗心导致联盟一号的惨剧出现等等材料。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要解决写作材料的困难,则可以从如下十个方面下功夫。
  1、写经历、体验过的事情
  这类材料写出来特别有真情,所以也格外能打动人。写自己经历过体验过的事,应该是在没有材料可写时首先要考虑的。
  2、写看到过的人和事
  这类材料虽然是他人的事,但毕竟是亲眼目睹的,写起来肯定得心应手,记下来也势必受到好评。
  3、写读到过的人和事
  这类材料虽说是间接获得的,但它的量非常大,凭自己十多年读书的功底,转引时颇有万里长江取一瓢饮的自如。
  4、写听到过的人和事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把平时听到的人和事搜集起来,解决写作材料的困难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5、写想到过的人和事
  想是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的,围绕某个话题或主题,随你心游万仞还是精骛八极,自然是都行的。
  6、聚焦定型材料,充实细节,演绎故事,表现主题
  成语等定型材料本身就是由经典故事演化而来的。如果我们能利用它的知名度,根据写作的需要,充实它的细节(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的改动),把它写出来,那就不仅解决了写作材料的问题,而且会使主题表现得更别致。
  7、利用经典,搞延伸,再创造
  每个高中生的头脑中都有几个经典故事,如果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根据主题的需要,对它们进行再创造,一定可以解决写作材料的问题。
  8、展开合理想像,编造材料
  原创永远是最有价值的,如果我们能在考场上根据话题的需要创造一个全新的故事,一定能让阅卷老师的眼睛一亮。
  9、移花接木,重组再生
  当没有材料可写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经历过,直接听到、看到过,间接读到过的各种碎片做些移花接木的拼接工作,以求重新组合,再生出一篇全新的作品。
  10一个材料的多角度开发使用
  一个事物,如果我们分析的角度或认识的阶段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即使是同一个角度,由于观察和分析事物可以有不同的侧重和倾向,得出的结论也可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