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一经上映就引发了各路人士的热议,人们在为第一部高质量国产科幻片的诞生“狂欢”之时,不禁也陷入了沉思:究竟是什么限制了国产科幻的发展?是特效制作的落后,还是受制于历史文化的桎梏?
诚然,中国电影相较西方而言仍处于“跟跑”阶段,但如《战狼》等国产电影,中国电影的特效制作已达到了一定高度。然而,在以科幻为题材的电影上,却依然鲜有人做出尝试,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传统保守的文化与强调创新的科幻之间产生的冲突。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悠五千年的深厚历史,必然蕴含着时间所积累下的文化和思想。在历史兴衰交替的“轮回”中,一代代人吸取了丰富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以史为鉴的主张。因此,人们在为人处事时不断向后看,寻找历史背后的参照物,使行为合乎前人所总结出的发展规律与尺度。由此可见,保守思想是贯穿中国历史的重要行为准则。此外,基于古人的处世哲学,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认为,中国人是十分讲求“实践理性”的,即基于现实和生活经验对世界进行思考,并以此来改造自己和物质世界。以此为代表的,还有被称为“国学”的儒家学说,它主张“经世致用”,利用礼乐艺术教化白姓,从而对社会产生功利性的积极作用。其“实践理性”正与同时代道家的虚幻缥缈、幻想空中楼阁的理念形成鲜明的对比和互补。因此,与其选择科学幻想,中国人更偏向科学救国、科学发展,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中国人相较科幻而言,把电影艺术更多地对焦在刻画人世百态上。
反观美国短短三百余年的历史,其最早的定居者都是移民自欧洲的冒险家,他们带着创新的精神开拓出这片土地,并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后世人。正是美国短暂的历史使他们不需肩负历史的包袱,以锐意进取的勇气展望无限的未来,书写全新的历史篇章。
从中美的历史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悠久的历史给后人带来的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处世哲学。许多传承至今的“老规矩”对当今仍有借鉴价值,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正是历史剥夺了人们勇往直前的决心,使人们在向未来“流浪”的过程中瞻前顾后,成为了人们幻想未来的负担。
诚然,历史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财富和负担,但人们最不可取的,是在“财富”的“舒适圈”内沾沾自喜,对“负担”嗤之以鼻,固步自封的文明终将重演三大文明古国的没落史,在“天朝大国”的美梦中被炮火声惊醒。因此,我们要做的,应是勇于跳出历史的桎梏,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舶来文化,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眼光假想未来。不管是对待外来文化还是传统文化,我们都要懂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全球化日益显著的当代,我们更应以一种开拓、开放的思想,来看待这个渴求创新的时代。中国人应该做的,不仅是幻想科学的未来,更应是畅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光明未来。时间所形成的茧,终将破茧成蝶。
正如陈寅恪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