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提出的“性善论”,强调人性向善,人人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乃与生俱来也。然而,百年后善良却逐渐变了味,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有人说,这是一个伪善的社会,人人表面皆有一颗赤子之心,实则真正关心的只有自身的利与益。这究竟是缘何而起?主观而言,在这个物质狂欢的时代,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泛滥,使人们只有在自身需求得到满足后,才学会关注他人。他们将个人得失放在首位,同处于水生火热之时,大部分人们皆为”沉默的羔羊“,只有少数的“鲁迅们”能在拯救自己的同时拯救他人,叫醒房间里熟睡的人们。孔子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今的人们缺乏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缺乏感同身受的同理心、缺乏勇于斗争的勇气。
客观来说,人们的善举只是为了塑造道德高尚的个人形象,成为站在虚拟世界“道德制高点”的强者。因此,人们的善意仅仅停留在朋友圈几句怜悯的话语,几篇转发的公益文章。为什么捐“水滴筹”的转发量巨大,实际捐款量却越来越少?他们说现在爱心骗局太多,欺人的善良心,让人不辨真伪;他们说网络支付平台不安全,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用伪善筑起再高的围墙,在真相中也将化作埃土,变得一文不值。
莎士比亚曾说:“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然而,善良不是伪善,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真正的善良,不受制经济条件的影响,体现的是奉献的利他精神。83岁张泉忠老人多年拾荒,靠捡破烂的积蓄为慈善会捐款整整10万元抗震救灾基金。为了积攒这10万元钱,他没买过新衣服,身上的手套、鞋子都是捡来的,吃的也很简单,食能果腹就行。老人并不富足,却也能在贫穷中牺牲自我,怜悯比自己更加贫穷的人。然而当今的事实是,在援助他人之时,我们往往将自己的利益高高挂起,在确保自身的富足后,才施舍出那一点点少得可怜的帮助。在垃圾堆中,老人拾起的不仅是他对于灾区的痛心与怜悯,更是全社会对自身的深刻反思。
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善良能助长真实美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人类文明的灿烂绽放。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行善?
首先要学会挣脱对物质的迷恋,追求道德完善的目标。出生贵族的托尔斯泰的怜悯不是富足人家的自恃清高,而是作为善良的传播者,将全人类的幸福视作自己的幸福,将财产分配农奴,梦想打破农奴制度。他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普世之善,为世人打开通向真善美的大门。
同时,我们应拥有自我反省的勇气,具备勇于发声的担当。如同巴金认为的,不能把文革的一切责任推在“四人帮”身上,难道低头屈膝,甘心被宰割的群众没有责任吗!巴金先生作为受难者从文革中走来,他从未躺在所谓的安全地带,却也能如此善良坦荡的自我反省,怒斥邪恶,是多么值得敬重!因此,回顾、思考与传承,才是真正的、最好的纪念。
怜悯贫穷时,我们同时给予他人尊重;怒斥邪恶时,我们不怕走出安全区。我们在行动中鼓舞善举,我们在鲜血未流之前计算着生命的价值。善良不仅是人类的天性,更是高尚的品质,愿赤子之心,永生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