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体裁 > 写作指导挖掘读写结合点,培养七年级学生表达能力

挖掘读写结合点,培养七年级学生表达能力

时间:2024-11-27 01:25:21 写作指导 我要投稿
  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积累、感悟是读的任务,为表达运用服务。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一条被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方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坚持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编写特色,并有所发展。如,在阅读部分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近30次训练学生表达(含说和写)能力的练习,充分表现了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编写意图。阅读部分的研讨与练习,安排了许多讨论、汇报、交流个人阅读之后的理解、感悟、认识、看法之类主观性题目,其强调的是读与写(说)的结合,能起到以写(说)促读的作用。另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单元,或主题相同,或对某一篇课文内容加以深化,也体现出写、说与读、听间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挖掘读与写的结合点,组织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准确确定读写的结合点   读写的结合点,要根据课文的表达特点、学生的实际、单元主题和课后研讨与练习来确定。   1、依据课文的表达特点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经验,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等。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表达的方法,如课文的结构与题目,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景方法,使用一系列动词准确描述活动过程,强调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些都可作为读写的结合点。   课文的表达特点不同,读写结合点自然有别。《看云识天气》以说明性的语言文字为主,学生能够从课文学习一些新的表达,如第一段的排比句式,文章采用的打比方、分类别、作引用等说明方法。《春》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调动多种感官观察、正面侧面相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等方法,则是学生学习表达的重点。   2、符合学生的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生活经历、年龄特点等都是制约学生从课文学习表达的因素,所以,学习课文的表达不可能面面俱到,既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须根据学生学习表达的阶段性特点。有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表达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简单叙述阶段、初级表述阶段和复杂表达阶段。七年级学生处于简单叙述阶段,主要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七年级学生刚进入中学,他们作文水平的实际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些都制约了读写结合点的确定。   3、切合单元主题   课文虽然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载体,但其主要方面还是阅读。因此,读写结合点的确定应与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一致。《春》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是其重点。《看云识天气》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单元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但是,如果仅仅考虑阅读训练重点,不从这个单元整体把握,有可能偏重阅读。前面提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单元,或主题相同,或对某一篇课文内容加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某一篇课文的读写结合点时,还应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一致,这样就能相得益彰,发挥整体效益,促进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4、扣住课后研讨与练习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最精彩之处。在设计上与课文紧密结合,大量开展口语交际与书面语表达的实践活动,实现听、读与说、写的结合,从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七年级上册一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研讨与练习安排了三题: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什么生活哲理。2。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3。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出来,班里出一期专栏。像这样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在七年级语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安排了二三十次。因此,教学时要扣住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的表达(说、写)训练,设计读写结合点。
挖掘读写结合点,培养七年级学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