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体裁 > 写作指导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时间:2024-11-27 01:26:09 写作指导 我要投稿
  重点难点梳理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是文言文阅读中的重点,是考查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一个论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这种考查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进而进行准确的分析或概括,以区别于文中的其他内容,而不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简单罗列,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也相应会大一些。   在高考试题中,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要求,有时是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后两项要点,有时很难截然区分开来。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金题透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2008年高考全国卷II)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从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兄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B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的信息。A项是介绍王昙首的基本情况,C项讲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后的一件事情,D项讲王昙首化解义康和其兄王弘的矛盾。A、C、D三项内容符合原文相关内容。   【答案】B   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08年高考全国卷I)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D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A项是对廖刚的总体介绍,B项和C项分别概括了廖刚军事思想和重视粮食生产,均为正确选项。   【答案】D   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08年高考江苏卷)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考查考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只要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完全可以找出选项与原文的不同。C项中说吴汉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而原文是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意为吴汉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而非选项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   【答案】C   难点攻略   一、归纳概括的步骤及方法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阅读时要注意:①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②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选项的正误。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人物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二、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表现形式:有的表现直露而明显,有的隐晦而含蓄;有的分散,有的集中;有的隐含在作者笔下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中,有的隐含在作者对情理的分析中。   1.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   2.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   3.要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扭曲文意或随意拔高、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观点,分析作者思想的精华和局限性。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卢怀慎,滑州人,盖范阳著姓。祖悊,仕为灵昌令,遂为县人。怀慎在童卯已不凡,父友监察御史韩思彦叹曰:此儿器不可量!及长,第进士,历监察御史。神龙中,迁侍御史。开元元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黄门监。薛王舅王仙童暴百姓,宪司按得其罪,业为申列,有诏紫微、黄门覆实。怀慎与姚崇执奏:仙童罪状明甚,若御史可疑,则他人何可信?由是狱决。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又兼吏部尚书,以疾乞骸骨,许之。卒,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成。遗言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   怀慎清俭不营产,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虽贵而妻子犹寒饥,所得禄赐,于故人亲戚无所计惜,随散辄尽。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既属疾,宋璟、卢从愿候之,见蔽箦单藉,门不施箔。会风雨至,举席自障。日晏设食,蒸豆两器、菜数桮而已。临别,执二人手曰: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憸人(险恶之人)乘间而进矣。公第志之!及治丧,家无留储。帝时将幸东都,四门博士张晏上言:怀慎忠清,以直道始终,不加优锡,无以劝善。乃下制赐其家物百段,米粟二百斛。帝后还京,因校猎、杜间,望怀慎家,环堵庳陋,家人若有所营者,驰使问焉,还白怀慎大祥,帝即以缣帛赐之,为罢猎。经其墓,碑表未立,停跸临视,泫然流涕,诏官为立碑,令中书侍郎苏颋为之文,帝自书。   子奂、弈。奂,早修整,为吏有清白称。历御史中丞,出为陕州刺史。开元二十四年,帝西还,次陕,嘉其美政,题赞于听事曰: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寻召为兵部侍郎。天宝初,为南海太守。南海兼水陆都会,物产瑰怪,前守刘巨鳞、彭杲皆以赃败,故以奂代之。污吏敛手,中人之市舶者亦不敢干其法,远俗为安。时谓自开元后四十年,治广有清节者,宋璟、李朝隐、奂三人而已。终尚书右丞。   (《新唐书·卢怀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龙中,迁侍御史 迁:贬官   B.会风雨至,举席自障 会:适逢   C.环堵庳陋 堵:墙   D.帝西还,次陕 次:停留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卢怀慎清廉的一组是( )   ①怀慎在童卯已不凡   ②若御史可疑,则他人何可信   ③服器无金玉文绮之饰   ④赴东都掌选,奉身之具,止一布囊   ⑤将有憸人乘间而进矣,公第志之   ⑥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下令复查薛王舅舅王仙童一案,卢怀慎等人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明白,如果御史都可以怀疑,那么其他人怎么还能够相信呢?   B.卢怀慎生病退休后,宋璟、卢从愿去看望他,天晚了摆饭招待,只有两盆蒸豆、数碗蔬菜而已。   C.卢怀慎为官清廉,又经常救济亲戚朋友,家无储蓄,门无遮帘,妻儿饥寒,生活得很贫穷,他是唐代比较清廉的一位宰相。   D.卢怀慎之子卢奂在广州做太守时,不为当地的奇珍异宝所动,能保持清廉节操,也受到皇上和当地人的称赞。   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慎自以才不及崇,故事皆推而不专,时讥为伴食宰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求治切,然享国久,稍倦于勤,将有憸人乘间而进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迁:升任,升官。)2.C(①表现其才能,②表现其正直,⑤表现其忠君,⑥间接表现其清廉。)3.D(卢奂在陕州任职时得到皇上称赞,在广州任职时得到当地人称赞。)4.①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当时人讥笑为陪伴吃饭的宰相。②主上急于求得天下大治,然而在位年久,对勤勉稍有些厌倦,恐怕要有险恶之人乘机被任用了。   【附参考译文】   卢怀慎是滑州人,大约是范阳的望族。祖父卢悊,任官灵昌县令,于是成为灵昌县人。卢怀慎在儿时已经不凡,父亲的朋友监察御史韩思彦感叹说:这个儿童的才器不可估量!长大后,中了进士,历任监察御史。神龙年间,升任侍御史。开元元年,进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三年,改任黄门监。薛王舅舅王仙童暴虐百姓,御史台调查掌握了他的罪行,已经申报立案,这时又有诏书命紫徽省、黄门省覆核查实。卢怀慎与姚崇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明白,如果御史都可以怀疑,那么其他人怎么还能够相信呢?于是结案。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则概不专断,当时人讥笑为陪伴吃饭的宰相。又兼任吏部尚书,因疾病恳请退休,被批准。去世,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为文成。留下遗言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   卢怀慎清廉俭朴不经营产业,衣服、器物上没有用金玉做的豪华装饰,虽然地位尊贵但妻子儿女仍然寒冷饥饿。得到的俸禄赐物,毫不吝惜地给予朋友亲戚,随给随无,很快散尽。赴任东都去掌管选举,随身用具只有一个布袋。得病后,宋璟、卢从愿去看望,见铺的席子单薄而破旧,门上没挂帘子,适逢有风雨刮来,举起席子遮挡自己。天晚了摆饭招待,只有两盆蒸豆、数碗蔬菜而已。临别时,卢怀慎握着二人的手说:皇上急于求得天下大治,然而在位年久,对勤勉稍有些厌倦,恐怕要有险恶之人乘机被任用了。你们记住这些话!到治丧时,家里没有留下储蓄。玄宗当时将要前往东都,四门博士张星上言说:卢怀慎忠诚清廉,始终以正直之道处世,对他不给予优厚的赏赐,就不能劝人从善。于是下诏赐他家织物百段,米粟二百石。玄宗后来回京师,在鄂、杜间打猎,望见卢怀慎家围墙简陋低矮,家人像办什么事,就派使节驰往询问。使节回来报告说是卢怀慎死去二十五个月后的大祥祭祀,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经过卢怀慎的墓时,石碑尚未树立,玄宗停马注视,泫然流泪,诏命官府为他立碑,令中书侍郎苏颋草拟碑文,玄宗亲自书写。   儿子卢奂、卢弈。卢奂早年正直,做官有清白名声,历任御史中丞,出任陕州刺史。开元二十四年,玄宗回长安,在陕州停留,赞许他的善政,在他办公的厅里题写赞词说:身负刺史重任,分掌陕地大州。也已利沾万物,心怀忠君忘身。真是国家珍宝,不失卢公家风。不久召入朝廷任兵部侍郎。天宝初年,任南海郡太守。南海处水陆交汇之地,物产瑰丽珍奇,前太守刘巨鳞、彭杲都因贪赃获罪,因此以卢奂代任。污吏不敢贪污,宦官来买舶来品时也不敢干扰卢奂的法令,于是远方民俗十分安定。当时认为从开元以后四十年,治理广州而有清廉节操的,宋璟、李朝隐、卢奂三人而已。最终任官尚书右丞。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