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随笔作文 > 事件作文《辛亥革命》观后感:你方唱罢我登场_1500字

《辛亥革命》观后感:你方唱罢我登场_1500字

时间:2024-12-23 01:25:16 事件作文 我要投稿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吕克贝松的纪录片《海洋》,一部就是《辛亥革命》。
  其实这两部没什么好联系的,就是又让我想——人类,这东西。
  人类说伟大,是伟大,有人为了信仰完全的奉献,有人创造日异月新的技术,我们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而人类在战争中,灾难中,渺小得可悲,生命脆弱得可怜,推动历史的却又是渺小的凝聚,或者是无巧不成书的真实。
  话回这部电影,要知道这部电影毕竟只有两小时,要在这两小时演出所有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动人心魄的事件是不可能的。
  就连首次取得胜利的武昌起义,也是了了带过。其实关于这段,有些蛮有意思的段子,固然历史有它的必然性,推动历史的有偶然因素,偶然登场的人,比如湖广总督瑞澂的夫人,号称民国西施的廖克玉。当时革命军的即便是情绪高涨,比之实力还是远不及守备军,但是瑞澂硬是听了他夫人的话,携带家眷出逃,武昌的胜利,得到了大量金钱和兵器,为以后的扩军,造兵买马奠定物质基础。
  关于武昌起义,前儿看见bbs上有朋友问,那时孙中山在国外,黄兴在香港,所以武昌起义怎么能说他们领导的呢?其实本来武昌起义就不在同谋会的谋划之内,之前革命党人也是频频叫板,但结局就像黄兴对自己的戏言,“愧我年年频败北,马前趋败敢称雄。”年年频败北,就是那时的情况,偶然胜利后,历史的走向交还再次登场革命党。
  除了孙中山、黄兴,我还挺想说鸭子赶上架的“泥菩萨”黎元洪,历史对他的评价充满争议和矛盾。电影里,黎元洪菩萨心肠着墨比较少,他作为政治家或许不算出色,位高言轻,可作为个人,他温柔敦厚,菩萨心肠,哪怕有人说“柔懦误国"。罢了,对于个人我在这儿我还是不想多做言语。
  但凡是拿给一般人看的电影(纯艺术电影则非),都有自己的一个立场,对某个事物有个评断,包括我们所看的时政杂志,它所编辑出来的,讨论问题引导人们得思考,也是有个基准的。比如你不会看到南方周末写出《嘉人》杂志上郭美美的专访,它的level大家是看到和认可才会去买。
  辛亥革命也是,特别是它反复强调“革命”是什么,意义在哪里。
  其实革命也是近现代才有的词语,从日本沿用过来,在这之前,都称之“造反”,成功便改朝换代矣。
  英文的Revolution本意是“旋转”,发生变化,电影的革命,无论是秋瑾所言,还是林觉民所言,都代表了导演的看法(至少是想要输出的看法),这也是我们普遍的看法,把它赋予了一种色彩,这种色彩就是正义。
  我们为电影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哭泣,为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感动,不理解不为国家荣辱奋斗之人,而我却想到明末清初的人那些反清复明的人,明朝后期的确腐败不可救也,清朝皇帝确实普遍勤政,然后在我们大清王朝的时候,世界的走向又是如何呢?如果那时起义成功砍掉这个闭关锁国的王朝,历史又是怎样看那样的人呢?我能说,革命是胜利者的话语权吗?
  电影里有段林觉民与张鸣岐的对戏,我想当林觉民说到“大清索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无不感动。可我老是记得张鸣岐黯然的表情,对年轻生命逝世的摇头,就像《建党伟业》里,辜鸿铭对罗家伦(王力宏饰演的那位学生)摇头一样,我都有种同样的情感(当然我本身就觉得这一幕很玩味,要知道罗家伦和辜鸿铭就是一轮交替)。
  我反复问自己,革命是什么。
  所以孙中山最后那句,革命是可以不流血的,才是深深感动我的话。古往今来不乏好事者,成天喊打喊杀的人,战火烧到家门口,也只是鸡飞狗跳之徒。
  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曾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帅们,总统们,我都无法单纯的对他们施予厌喜,或许就像何亮亮所言“称得上政治家的人都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叫做“忽悠”,从战国时代的苏秦、张仪的远交近攻开始,到后汉三国的诸葛亮联吴抗曹,再往下的“忽悠家”们数不胜数。”
  想不被“忽悠”,难,保持清醒,更难,你问我立场,我没有立场。
  对于今日登场的人物,我越来越明白陈丹青在接受采访(是什么采访我记不住了)时候说的简单四个字——“独善其身”。
  :这是赵文瑄第二次演孙中山了,宋氏王朝的孙中山说了一句话,让我影响深刻,在孙忠山病危之时,群众喊出了“孙中山万岁!”孙中山说:“万什么岁啊,中国人什么时候才知道皇帝时代已经结束了。”
《辛亥革命》观后感:你方唱罢我登场_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