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名人故事:疯狂的天才哲学家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19世纪德国着名的哲学家,首倡权力意志说,鼓吹超人哲学,被视为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先驱。对他的评论历来众说纷坛,有人把他描述成邪恶的魔鬼,说他用思想的毒剂腐蚀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类:也有人把他说成是圣洁的天使,持身严谨,有如圣徒。其实,他是一个身患麻痹症的残疾者。尼采的病态与病态心理,对其哲学的形成,起过直接的作用。他的一生就如同一则恐怖的神话,震撼着每个了解他及其学说的人。
1844年10月15日,尼采诞生于普鲁士王国洛肯村一个世袭的传教士家庭,他祖先是波兰人,后移居德国。尼采自幼多病,敏感脆弱,五岁时便失去了父亲,因而性格变得内向、忧郁,时常离群索居。少年时入校读书时,虽然学习刻苦,但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1864年,20岁的尼采考入波恩大学,不久又转到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与古典语文学,由于深得语言教授考里奇尔的赏识,因而尼采从神学转攻语文学,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段时间尼采很幸运,25岁财经考里奇尔的推荐,被巴塞尔大学授予教授职称;紧接着,莱比锡大学又在不经任何考试,甚至无需提交学位论文的情况下,授予他博士学位。
然而,命运对尼采并不垂青,就在它慷慨地赋予他无尚荣誉的同时,也把一束不幸的光柱投向这位才华横溢的骄子。从此,他的生命之树就开始慢慢枯萎了。
1867年,尼采为适应战争需要而接受军事训练,结果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胸骨受重伤,并一直都未完全康复,致使终生备受此次重伤之苦。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因身残和严重的眼疾,而体检落选,不能从军,只能充当一名救护人员。但这位敏感的青年,一见伤员的鲜血竟晕了过去,尼采异常脆弱的神经,不能经受长期的强烈刺激,终于惊恐成疾,被遣送回家。这并不是光彩的事情,给尼采的精神施加了压力。他只好去当教授。1876年,尼采的病情开始恶化,死亡的灵光时刻威胁着天才的生命,他一年之中几乎有二百天处于病魔的纠缠之下。虽然在短短的十年间,尼采出版了《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思想》、《人牲的,太人性的》等一系列不朽着作,但是无休止的病痛折磨,使他那富有活力的青年学者形象失去了原有的光泽。
1879年,年仅35岁的尼采因日益严重的神经麻痹症而被迫退休。祸不单行,他的双眼几乎失明,眼睛极易过敏,害怕阳光,他只能终日困于书房,用写作打发时光。双重的病痛折磨着他,使他逐渐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他开始变成了一个遁世者。但就是在这种痛苦的生活中,他的心灵得到净化,他以超人的意志,完成了许多着作,其中有不朽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当尼采成为自己那个时代最负盛名的人物之时,病魔也把他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尼采疯了!
1899年1月,尼采突然爬上自己房屋屋顶,写出许多语无伦次的信件。这个自称神秘的与近于疯狂的灵魂,终于真的疯了,他在最后几封通信中写道:您曾经发现过我,找到我是容易的,但现在的困难是,如何摆脱我……署名为钉在十字架上的人。另一封信写得更为荒唐,他在信中竟然号召要在罗马召开一次各国君主会议,以决定将年轻的德国皇帝枪毙于此,署名是尼采—凯撒。当尼采的朋友们赶来营救时,只见他在一片狂乱中用臂肘弹压钢琴,高唱亢奋的歌曲,精神完全错乱了。从此,他成了一个没有思想、丧失了意念的活僵尸。
尼采的着作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语录式的警句、格言,带有很明显的随意性,这是因为他的眼睛敏感怕光、不能持久使用,只好把观点与随想语录下来,然后连缀成文。尼采在自传《瞧啊,这个人》中有这样一些刺激人的标题:我为什么这样明智,我为什么这样聪颖,我为什么如此伟大,我为什么写出了这么多的好书……假如不了解他不幸的一生,可能会把这种态度视为狂妄。理解了他的生活,就知道其中包含着无尽的痛苦和对痛苦的抗争,因为这个身患绝症的天才未能得到人间的爱,尼采终生未娶。
尼采是一个疯狂的天才,既是弱者也是强者,他的思想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剧烈的震动。1900年8月25日,这个尝尽人间磨难的不幸的天才,踏上了通往生命彼岸的旅程,永远离开了他曾经诅咒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