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_1200字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中国的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与传统。单从过大年的方式,就有明显的不同。 我的老家在江苏省的海安县,这里又被称为“鱼米之乡”。自古以来,这里盛产水稻大米,小麦和海鲜。据说以前,这里的百姓靠着大海里的海鲜生存,因为这里临近大海,经常遭受海浪的袭击,当地居民希望大海永远平静和安祥,就有了“海安”这个名字。 虽然海安被四个大城市包在中间,城市也很现代化,但当地的百姓依旧保留着他们最古老的手艺和传统。在海安,最能体现当地传统的并不是大年初一(过年当天),而是除夕。在那一天,人们很早起床,准备各种食材,开起炉灶做饭,摆满丰盛的一大桌,但这些饭并不是给人吃的,而是供给神灵吃的。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一带的人信奉菩萨,除夕那天人们准备好美味的饭菜,燃放爆竹、烟花。香气四溢、鞭炮震天,全家人开始祭菩萨啦,愿菩萨保佑自家一年风调雨顺、万事顺利。 祭完菩萨之后呢,就要开始祭祖了。祭祖,顾名思义,就是纪念和缅怀自己的祖先。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烧纸钱,折好的银色的小元宝。我从小就对那种闪着银光的纸钱很感兴趣,在这之中其实也闪烁着当地人民的智慧——每个人都有对荣华富贵生活的向往,对祖先独特的缅怀和思念。当地百姓为了不让自己烧的纸钱被别人的祖先“抢走”,还会在纸钱袋上写上自己祖先的名字,就像送快递一样“对号入座”。其实我知道,所有人也都知道,这些纸钱并不会真的到自己祖先那里的,但为什么每年人们还要花费挺多时间和精力去折纸钱、烧纸钱呢?我妈妈是这样告诉我的:这其实是对逝去亲人表达无限思念的一种方式。每年这个时候,家人都会一起追忆自己的祖先,追忆他们曾经奋斗的岁月。 祭完菩萨、祭完祖先,满怀感恩的心情,终于我们可以动筷吃饭了。在除夕那晚,一家子人围在大圆桌边上,边吃饭边聊天,难得的清闲,难得的大团圆,这就是春节,是一个团聚的日子,即使路再远也一定要赶回家,享受这份家人一起的喜悦,也许这就是中国人特有的家的情结。除夕晚餐,大部分食物都是大鱼大肉,摆上满满一桌,十分丰盛,一家人吃得肚皮圆滚滚的,也对未来丰衣足食许下了美好的心愿。而初一当天,饭菜则比较“寒酸”了,大部分是素食,比如豆腐炒青菜、干炒豆角等,比起除夕差了好远。我觉得特别好奇,理论上大年初一要吃得更好才对。问外婆这是为什么?她说这是当地流传下来的风俗,初一是新的一年开始,吃素是对过往生活的感恩,是忆苦思甜,并告诉家人要节俭,珍惜新一年的好时光。这充满仪式感,很有深意,让我受益匪浅,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 到了大年初二,家里又多了一个项目。这天,各房亲戚都会欢聚在一起,热闹非凡,要摆上好几大桌。当天,主人家忙得热火朝天,可累坏了人。但在那时应该是人们最开心的时候了,一大家子的团圆啊。你们看!就在小小的厨房里,一个人洗菜,一个人切菜,一个人烧锅,还有两个人炒菜。烟雾中、炒菜声中,一阵阵欢声笑语,虽然额头淌下大滴大滴的汗珠,但没有一个人想停下,一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多么美满温馨的画面啊!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千个地方有一千个过年的风俗。在海安,虽然传统的礼节复杂如日本茶道,但其中蕴含着当地人民浓浓的智慧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