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日的作文:生日文化_2000字
生日文化
生日对一个人很重要,不但人有生日,国家民族也有生日,地球宇宙也有生日,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能会确切地知道地球的生日是那一天,这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耶酥是圣人,所以他的生日被称为圣诞,比耶酥的知名度低一些的就叫诞辰,这个诞不是一般人能叫的,在古代中国只有皇族才能称诞,皇帝的生日叫圣诞,太子的生日叫寿诞,明朝有奉先殿,其祭祀之期为清明,中元,圣诞,冬至,正旦五天,每逢这五天,皆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有祝文,有宴席,由皇帝亲自出席,文武百官作陪,很是要热闹一阵,有时还要搞出普天同
庆的架式。太子的生日叫寿诞,他此时还没成为圣,不过排场也不小,由文武百官依次排列进入太子居住的东宫,口称太子千岁寿诞,行磕头礼。两宫皇太后的生日叫寿旦,比太子又低了一级,皇后和膑妃就只能称生日了。
皇帝的生日被称为圣诞,神仙的生日就被称为神诞,比圣又低了一级,不过好歹摊上一个诞字。明朝景泰年间为祭汜帝君,总得找一个理由,于是把每年的二月三日作为帝君张亚子的神诞之日,北京城隍庙之神的神诞之日则被定为五月十一日,每到这一天住在北京的居民都要去城隍庙参拜,后来有人提出城隍是天生的神,不比一般的人鬼,怎么可能有生日,于是建议取消每年五月十一日的活动,此议论居然也被皇帝首肯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地方官员不堪祭汜的重负,找个理由来取消这种无意义的活动,也倒是,中国历来多鬼神,要是每一个都搞个生日出来,耘耘众生非得被累死不可。
除了皇帝神仙,黎民百姓也过生日,不过没那么多讲究,一般人就把生日称为自己的生辰,以前民间少有年月日的概念,就天干地支里取出八个字,称为生辰八字,这个字不但有帮助记忆的功能,还关系自己一生的祸福,那是非要牢牢记住的,遇有婚丧嫁娶的事,少不得让那些半仙来替自己算算命。读孝经走火如魔的中国人还把生日称为母难之日,痛不欲生地把自己的生日叫作母难,也既母亲受难之日,从女人生孩子的肉体痛苦来看,这倒也有理,从宗教意味来看,未免让人觉得自己一出来就有原罪,从多子多福的古训来看,就难免娇揉做作了。
年轻人过生日不讲究,老年人就得讲究一些了。老人把生日叫寿辰,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这么叫,寿分三种:上寿,中寿,下寿。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也就是说你最少要有六十岁才能为自己作寿,也才能把自己的生日称为寿辰。为自己作寿的人还有一个称呼叫寿星,这里寿星又有两种,一种完全和生日无关,是古代记载日历的一种方法,具体见于《汉书?吕历志》,以十二生辰二十八宿为角,亢二宿,以天枰为寿星。另一种寿星又叫老人星或称南极老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寿星了,为民间神话中司长寿之神,其典型扮像为一白胡子老头,手捧仙桃,身边有鹿鹤相随,后来也把作寿之人称为寿星。
老年人过生日叫寿辰,前来参加生日宴会叫祝寿,活得长叫长寿,身体好叫延年益寿,这么看来,似乎寿是一个吉利得不能再吉利的字眼。其实不然,寿在古代常常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比如坟墓叫寿冢,守灵的地方叫寿堂,棺材叫寿器,给死人穿的衣服叫寿衣,供死人用的东西叫寿材,甚至人死了也叫寿终正寝。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奇妙之处,死者为大,民间的惯例是为尊者讳,生和死让你稀里糊涂,寿本来是生的意思,偏偏在人死了以后给你加上寿的缢号,倒不如称驾鹤西游来得含蓄和洒脱。
生日对一个人很重要,它是一个人的个人编年史。现在都采用公元纪年,那么公元零年也可看作是人类历史的生日,古代年号的起始年也可看作是某一朝代某一皇帝执政时的生日,某某年被称为康熙几年,雍正几年,其实对一个人来说,你的生日也就是你的一个个人纪年,比如你叫某某某,今年二十岁,你完全可以把今年叫作某某某二十年而不用公元几几几年,你每过一次生日,在三十岁前意味着你又长了一岁,三十岁后意味着你又老了一岁,六十岁后意味着你又寿了一岁,这种意味深长的暗示正是生日给你的最大意义。
人们都不太记得自己的生日,年轻人是贪玩记不住,中年人是太忙没时间记,老年人则是不愿意记,所以小孩的生日总是父母记着,老人的生日总是子女记着,而忙碌的中年人,只有不过生日了,生日更象一种心情,只有老人和小孩有这种心情,而夹杂在老小之间的人老是为这种心情操心。
我小时候也记不住自己的生日,不过往往在放学回家后发现饭桌上多了一个红皮的煮鸡蛋什么的,随后父母告诉我今天我过生日了,后来红皮的煮鸡蛋没了,变成了蛋羔。后来我离家去上学,我的生日又被我同宿舍的人牢牢记住,因为我们有不成文的规矩,谁过生日谁请客,所以我注定要过几年大快朵颐的生日。后来就不太过生日了,每天平庸度日,总觉得生日已经成了一种于我来说无太大意义的事。
只是有时突然会接到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或同学的电话,寒喧一阵后,听到她说:生日快乐。我才模糊地想起我很久没有过生日的感觉了,于是我也暗暗地对自己说一句:生日快乐。